- 首页
- 新闻资讯
- 安全知识宣传教育---防骗篇
安全知识宣传教育---防骗篇
2012-06-19 11:40 by admin
556
0
为了增强师生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我校开展安全知识系列宣传教育活动,以下是有关防范被骗的有关知识。
一、诈骗伎俩:
1、电话谎报伤病救急诈骗
用手机向被害人谎称其亲人、朋友或同学遭遇车祸或其他重大变故,急需用钱,在被害人一时心慌、情急不及思考、查证情况下,仓促间误信歹徒而受骗破财。
2、利用储蓄卡转帐调包诈骗
借储蓄卡转账,趁受害人不备,偷看密码后,用另外一个已挂失的储蓄卡调包,后将受害人的钱款取走。
3、网上招聘诈骗
利用大学生求职难,求好职更难的心理,打着大公司的名义在网上以招聘的方式诈骗钱财。
4、冒充名人名牌大学生诈骗
冒充名牌大学(如北大、清华)研究生或某国(如韩国、日本)留学生或高干子弟或父母是公司经理、老总,利用同学们好奇或想攀高枝或爱昧心理,骗得学生的信任后,再向受骗者借钱、借物(如手机、电脑、储蓄卡)。
5、售卖假货诈骗
冒充教育部门干部、学校老师、辅导员,以出售不具真实价值的物品,诈取财物,如出售偷换程序、内存、硬盘的二手手提式电脑、劣质复读机、随身听、仿真手机等。
6、冒充大学生或办事人员借打手机,趁人不备,逃之夭夭。
7、重病医药诈骗:
以三至五人为一组,向罹患重病、痼疾者或其家属,诳称其中一人为名医,并有贵重名药、偏方可以医治其病。趁被害人处于沮丧、绝望,抱着姑且一试心理,骗取巨额医药费。
8、假提款机诈骗:
诈骗分子利用人们贪图方便心理,在游乐场或临时市集旁放置假提款机或在提款机键盘上套上假键盘,当人们置入信用卡或金融卡或按键泄露密码后,而盗取存款。
9、网络购物诈骗:
诈骗分子在网络上刊出非常低廉的商品诱使客户汇款,再以劣质商品充数,交易完成后却避不见面。
10、传销诈欺:
不法业者以绩效奖金及分红制度为幌子,实则以传销商品方式向求职者诈骗钱财和劳力。
11、网络交友诈骗
女学生在互联网的聊天室认识多名男性网友,冒称某知名大学研究生,课余兼职拍摄广告,并将电视广告模特儿照片寄给对方,最后假借理由向男性网友借钱,款项到手不知去向。
12、招揽旅游诈骗
诈骗分子假冒某旅行社或游轮公司对外散发招揽旅游广告,声称以最优惠价使人们上钓,并以代办护照为由,骗取身分证、手续费等款项后,不知去向。
13、丢包诈骗
故意丢钱包、金银首饰作诱饵引人上钩,骗取、抢夺钱财。
14、手机短信中奖诈骗。
手机短信告知某单位搞活动,受害人的手机中了大奖,要求受害人先汇钱到骗子指定的账户上,交纳所谓的个人所得税骗钱。
15、推销诈骗
趁家中年青人上班之机,串入家属区向老人推销劣质产品骗钱,劫财。
16、冒充学校工作人员诈骗
利用新生入学报到时对学校的情况不熟,冒充学校工作人员骗说帮其缴纳学费,骗取银行卡,盗走现金。
二、受骗原因:
l、缺乏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2、贪财心理,某些人存在着贪图非分之财的心理弱点,只要遇上“发财好事”就不顾其他了。
3、盲目从众心理。骗子常常利用某些受骗者的盲目从众心理,通过“托儿”诱导,哄抬等手段诱使人们上当。
4、对诈骗案件的宣传力度不够,没能及时将骗子的骗术公布于众,以警示世人。
5、刑事证据收集难度较大,由于诈骗案的发案时间、地点随意性、流动性大,无固定场所,受骗者一般都是事后醒悟,骗子早已逃之夭夭,且骗子的反侦查意识较强,作案手法不断变化。
三、防骗知识:
1、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地上不会长黄金,苍蝇不叮无缝的鸡蛋”。在巨大的利益面前或轻易得到好处时,切勿生贪财之念,只有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交易取得的报酬才是可靠的。
2、遇陌生人搭讪要特别提高警惕。
3、不要随便将自己的个人信息(手机号码)、家庭成员的住址、电话号码告诉陌生人。
4、将自己所在学院老师的电话号码、寝室电话号码或同学的电话号码多留几个给家长,有紧急情况以便家长与学校取得联系。
5、择业时,应尽可能通过学校组织的双选会,到人才市场与用人单位进行双向选择,这是主渠道,不要轻率自找门路。网上招聘要特别小心谨慎,以防被骗。
6、在公共场所如车站、码头、机场等处打电话时,注意防范身边是否有人偷听。
7、不要随便将手机、银行储蓄卡等借给陌生人使用。
8、到自动提款机取钱时,不能让第二者在场看到你所输入的密码。
9、要避免受骗,除不心存贪念外,多吸收资讯以增进常识,可借他人经验教训,引以为戒。遇事遵循“停”、“听”、“看”守则,也就是勿急、勿躁、多思考、详查证,妥加研判,防止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