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十大热词”解读
全国政协委员 詹国枢
毫无疑问,党的十八大将以其继往开来、承上启下的里程碑意义而载入中国史册。十八大所倡导和表述的中国共产党新的指导思想和执政理念,也将一并载入共和国史册,并将在相当长一段时期成为指导全党全国人民推进改革开放实践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理论武器。
十八大报告中出现了哪些新词、热词?我们应该如何理解、领会?笔者稍作梳理,将十八大“十大热词”及解读整理如下。
“科学发展”
报告摘录: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解读: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是十八大为党的建设作出的新贡献。科学发展观作为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自十六大以来所坚持、所实践、所总结出的新的理论体系,已经被实践证明是完全符合中国国情的,是能够指导中国建设和发展并且还会在相当长一段时期继续指导改革开放实践的科学总结。它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把科学发展观与指导我国革命实践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起并列,作为党的又一新的指导思想,必将进一步丰富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宝库,并将为党领导全国人民夺取全面小康新胜利而指引前进的方向。
“建成小康”
报告摘录: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解读:从“全面建设小康”到“全面建成小康”,一字之改,意义非凡。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曾提出,我国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此一目标,曾经激起全体党员和亿万人民团结一心,努力奋斗,并且在短短10年时间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我国由世界第六大经济体成长为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2%和8.1%,这是新中国历史上居民收入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如今,党中央又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并将其时限定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前夕的2020年!我们相信,经过全体中国共产党党员和全国亿万人民的努力奋斗,这一宏伟目标是一定会实现的!
“两个翻番”
报告摘录: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解读:“两个翻番”,是十八大为新一届党中央提出到2020年实现的又一目标。说到国内生产总值翻番,我们已经不止一次提出,并一再如期实现,但是,建国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从未提出过城乡居民收入发展的具体指标。十八大将此写进报告,既反映了党中央贯彻“以人为本”宗旨的坚强决心,反映了党中央对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格外重视,也体现出中国共产党这一执政党自我加压的一种坚强信念,这为新一届中央委员会提出了更加明确、更加具体的执政要求。从统计数据看,十六大以来,我国年均经济增速超过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9.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8.1%,是历史上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只要保持这一发展速度,“两个翻番”目标,完全能够实现甚至提前实现。
“四化同步”
报告摘录: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解读:到2011年底,全国城镇人口已经达到6.91亿,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关口,达到了51.27%。这表明我们已经告别了以乡村型社会为主体的时代,进入到以城市型社会为主体的新时代。正是在此基础上,十八大提出了中国特色的“四化”目标,而且对于四化之间的关系,也作了深刻准确的描述。其一,“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这既是提高经济效率的必由之路,也是提高工业经济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信息化必将为工业化插上腾飞的翅膀,工业化无疑又是信息化的坚实基础。其二,“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这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工业化是城镇化的经济支撑,城镇化是工业化的空间依托,推动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既为工业化创造了条件,也是城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其三,“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这也是中国农村发展的大势所趋。没有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没有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也会失去依托目标,广大农民向何处去就会成为一个大问题。总之,“四化”的同步协调发展,将为我们勾勒出一幅现代中国又好又快发展的宏伟蓝图。
“四个监督”
报告摘录: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解读:不受监督的权力产生腐败,这是被世界各国实践所一再证明的一条真理。权力如何运行,在运行中如何接受监督,不但关系到党和政府的依法行政,也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十八大提出,监督权力的总原则是“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里的关键有两条:一是人民监督,二是阳光运行。而要做到这两条,具体而言,就必须做到“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四管齐下,让各种监督既各自发挥其作用,又相互弥补不足,互为支撑。这就好比高悬于权力头上的四盏探照灯,使我们的每一个当权者和用权人随时都处于人民监督和阳光照射之下,使之不敢贪污腐化,不敢滥用职权,真正做到心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
“五位一体”
报告摘录: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解读:过去,我们提出我国现代化建设要实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同步推进。党的十八大将经济建设等“四位一体”再加上“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五位一体”,进一步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领域和范围,丰富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这就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标志着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律、自然资源永续利用规律和生态环保规律的认识进入了新的境界。十八大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文化先进、社会和谐的社会,又是生态环境良好、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这为我们描绘出一个全新的人与自然和睦共处、和谐发展的美好世界。
“美丽中国”
报告摘录: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解读:“美丽中国”这一全新表述,缘于“五位一体”的全新部署。生态文明建设的呼之欲出和持续发力,正是我们建设美丽中国不可或缺的基础。资料显示,近些年来,党和政府在生态文明的发展进程上持续推进。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10年来下降了12.9%;我们已经实行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并多年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十一五”期间,我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4.6亿吨,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只要我们沿着这一方向坚持不懈,持续努力,人人树立起“美丽中国,有你有我”的观念,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一定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实现。
“三个自信”
报告摘录: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解读:“三个自信”这一全新表述,是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精神状态的新要求。“三个自信”源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体现了对我国国情的深刻把握、对民族命运的理性思考、对人民福祉的责任担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六大以来这10年的发展进步、伟大成就,让我们增强了这种自信的底气。提出“三个自信”,对于我们全党和全国人民进一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朝着既定目标奋勇前进,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设和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都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结果,而这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三个自信”的坚实基础。
“四个意识”
报告摘录: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必须增强创新意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必须增强使命意识,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解读:忧患意识、创新意识、宗旨意识、使命意识——这四个意识,虽然过去在不同场合我们也曾分别提出过、强调过,但十八大将此四个意识排列在一起,作为全党所必须增强的一种整体意识,这还是第一次。增强“四个意识”,是党中央对广大党员提出的新要求。增强忧患意识,就是要求我们在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向好的局面下,不沾沾自喜,不得意忘形,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创新意识,就是要求我们要在体制、机制、技术等各个层面大胆创新,在创新中争创优势、克服弊端;增强宗旨意识,就是要求我们全体党员和干部都必须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要忘记我们党是为什么而成立,为什么而发展的;增强使命意识,就是要求我们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要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不但对于中国而且对于全世界都有示范意义,这是我们共产党人肩负的崇高历史使命。
“八个坚持”
报告摘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基本要求,并使之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解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有哪些原则是必须长期坚持、丝毫不能动摇的?十八大提出的“八个坚持”,即是我们党长期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总结。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讲的是我们党革命和建设的根本宗旨。二、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讲的是我们革命和建设的基本方向。三、坚持推进改革开放,讲的是以什么样的手段去发展社会生产力。四、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讲的是我们在革命和建设中所推行的法律与道德的根本取向。五、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讲的是社会分配和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六、坚持促进社会和谐,讲的是人们在革命和建设中所必须处理好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七、坚持和平发展,讲的是我们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基本国策以及处理与世界各国关系的基本准则。八、坚持党的领导,讲的是我们在推进建设和发展中所共同拥有并坚决服从的领导核心。当这“八个坚持”作为一种共同信念,牢牢根植于我们每个共产党人头脑深处时,我们的事业还能不成功,我们还有什么艰难险阻不能战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