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积极响应教育部对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号召,3月,我校基础部组织7名教师进行了公开课展示。教务科科长毛志刚、基础部主任杨青琳及部分专兼职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3月10日,汪海平主任在实训中心513教室开展了以《对数》为主要内容的数学公开课。汪主任运用支架式学案教学法,将“对数”知识分解为“概念建构、运算推导、应用迁移”三个梯度模块,通过“指数式与对数式互译”思维可视化训练、“对数运算接龙”游戏化练习等,帮助学生突破抽象概念、理解知识重难点,以清晰的教学逻辑、亲切的教学风格,构建了师生深度互动的高效课堂。
3月13日,路晶晶老师的《声乐与儿童歌曲演唱》公开课在实训实验楼501教室开展。在教学过程中,她以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为依托,采用“示范—讲解—练习”三段式教学法,系统传授科学的发声方法和演唱技巧。生动的讲解、巧妙的互动,激发了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
3月14日,陈丹丹老师在教学楼202开展了以《探索正弦函数的波浪密码》为主要内容的数学公开课。课堂以生活中的水波、声波等周期现象为切入点,通过让学生观察、猜想和验证,引导学生理解正弦曲线。另外教学中创新融入波浪式肢体模拟、动态函数图像演示、音乐节奏感知等多感官体验活动,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自然建构知识体系,为后续三角函数性质的学习奠定了坚实基础。
3月20日,汪婷老师的数学公开课在教学楼204教室开展。本次公开课,她以《4.6.1正弦函数的图像》为主要内容。课上,汪老师从“音乐中的正弦波“、“海洋潮汐规律”等生活案例入手,以视频观察、概念生成、图像绘制为教学路径,充分运用动态几何软件实时演示,系统讲解正弦函数图像特征。课堂设计体现了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理念,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月21日,张璐老师在教学楼302教室开展了《餐桌礼仪》英语公开课。张老师将课堂内容分解为“导入预热—课文解析—巩固拓展”三个模块,采用游戏互动、情境导入和任务驱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以清晰的教学思路、活泼的教学风格,赢得了学生的喜爱,教学效果突出显著。
3月27日,高妍婕老师以《归园田居(其一)》为内容的语文公开课在教学楼507教室开展。高老师以“微信朋友圈”和“我为河南民宿做介绍”导入新课,从字词赏析、句式探究、意象解读、情感升华四个维度引导学生深度剖析诗歌内涵。期间,高老师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有机结合,巧妙融合AI辅助功能,通过可视化呈现让学生直观感受陶诗的自然意境。课堂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实现了知识掌握与文化传承的双重目标,展现了教师深厚的教学功底和先进的教学理念。
3月28日,玉旖旎老师在教学楼202教室开展《九歌·国殇》语文公开课。玉老师在课堂中精心设计“识、读、译、赏、练”五个教学环节,巧用游戏闯关、AI互动,以任务群推进思维深度,将文化常识、朗读技巧、古诗翻译与家国情怀主题融为一体,展示了一堂别开生面的优秀公开课。本次公开课不仅是一次教学技能的展示,更是一次精神文化的传承,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爱国主义热情。
听课结束后,教研组组织专题研讨。教师们围绕“职教高考背景下的课堂创新”、“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既肯定了授课教师在情境创设、教学策略等方面的创新实践,也针对课堂生成性资源利用、分层教学实施等问题提出优化建议。通过思想碰撞,教师们进一步明确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方向。
“关山初度尘未洗,策马扬鞭再奋蹄”。面对职教高考新挑战,基础部将持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着力构建"知识+技能+素养"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为培养社会所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Made by ThinkCMF
Code licensed under the
Apache License v2.0.
Based on
Bootstrap.
Icons from
Font Awesome
豫ICP备10201850号-1
请在后台设置"网站信息"设置"公网安备"